(阅读本文仅需5分钟)
近期终于用上了自己很早很早就想拥有的电脑了,就在Apple M1芯片发布的前几天;至于我为什么要在科技圈发生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之前购入这样一件“旧货”,以后有力气了再详细谈谈,因为这要从CPU架构对整个系统及软件的影响谈起。
有了新装备,颇有一种想要大干一场的冲动。可这样创作的冲动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力气和灵感。
人的精力和灵感是很有限的,想要创造些东西出来是很累的。可能也真就是最近才有了这种感觉吧。也许只是看、读现有的材料和故事,常常带有些批判性的眼光,认为作者写的很烂,想要从中学到些什么,常常难免会有些枯燥。可真到了自己进行的时候会发现,想要写出一些好的东西,能够启迪人心的文字,是很耗费心力的。这种成果,不是一昧“努力”就可以收获到的,这还需要许多技巧。
创作者是一种“滚雪球”式的职业,即“越老越值钱”,经验越丰富才知道怎么去写好一件事情,才知道怎么找寻灵感。需要经验,也需要一些冲动。理性可以让一件事持续下去,感性可以让所有事情的到升华。
有时候也会思考,这种疲惫感究竟是什么造成的。我是一个很“小众”的存在,不喜欢刷小视频、刷剧、玩游戏,在人群中常常显得格格不入。我喜欢看些中/长视频,看些小/中文章,写点小文章,未来打算做点中视频。有自己的小博客网站,有自己的公众号、头条号。每每看到自己输出的文字有人看,我就会很开心。每每看到自己的成果受到认可,或是产生了价值,我就会很开心。无论是在业余生活,还是在职业工作上。我的快乐总是会同一些人联系在一起。
说回到“疲惫感”,这是本文想要探索的主线所在。今天感觉到这种疲惫感在文字一点点出现在屏幕上后慢慢减轻,这也就印证了。这是一种受到阻力无法输出带来的疲惫感。究其原因也在我自身,我太想写出一些有用的,可以给周遭人带来价值的文字了。于是时常会想要文字体现更多的功能性、实用性。可这样的追求其实是不实际的,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点成长,我的输出会随着自己知识和认识的提升渐渐提升水平,如果站在一个不高的水平非要强迫输出高水平文字,这就只能徒增疲惫感。正确的方法我想是:坚持去做,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而不应该迫切想要大而全,阻碍了日常锻炼的步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输入体验真的很棒,有空再来分享这些可能小众但真的很好用的工具,尽情期待!
(图片来源:unsplash)